【医药】国谈药品“双通道”政策点评:“双通道”促处方外流,严要求利好龙头
国谈药品“双通道”促进处方外流。为确保国谈药品顺利落地,解决部分药品进医保却不进医院现象,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国谈药品“双通道”政策,明确临床价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的国谈药品可通过定点零售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双渠道供应,患者可自行选择药物购买渠道。“双通道”药品医保支付政策与定点医疗机构统一,对于使用周期较长、疗程费用较高的谈判药品可建立单独的药品保障机制,并有望推进异地医保结算。首批“双通道”药品共19种,均来自2020年新增的谈判药品,后续有望持续更新。政策推进国谈药品流向院外,有望为零售药店行业带来额外处方增量及客流增量。
“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动态调整,要求严格。“双通道”对定点零售药店提出新要求,包括①信息化水平,药店需与医保信息平台、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对接;②药品管理水平,包括符合要求的储存及配送体系、专业化服务能力等;③医保基金监管水平,药店需施行严格措施确保基金安全等。“双通道”对零售药店要求严格,信息化水平及专业化服务水平突出的连锁药店龙头有望率先受益。
近期多项政策加速处方外流,老龄化背景下零售药店多重受益。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与2010年相比提升5.44pct,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带来慢病市场规模持续扩增。根据Frost & Sullivan,2019年中国慢病管理费用占医疗总支出的69.6%,2025年该比例有望增至83.5%。慢性病长期处方政策明确患者可自行选择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取药,有望促进处方下沉,将大量慢病患者引流至零售药店。同时,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政策为零售药店提供有力支付保障,零售药店便民、可及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具备专业化服务能力的连锁药店龙头拥有承接外流处方的先发优势。
龙头药店优势显著,有望率先享受政策利好。龙头药店具备长期高景气度,①持续通过自建、收并购等方式借资本优势跨区域布局,门店数量稳步增加,2021Q1一心堂、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门店数量分别增加332、431、735、288家;②布局DTP药房、院边店、药诊店等专业化药房业务,向精益管理要利润,提高承接处方外流能力;③龙头药店积极迎接新零售及布局药妆店等获取年轻客流量,B2C及O2O业务取得快速增长。未来有望随处方外流政策的持续推进、门店数量的持续扩增及精益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延续稳定增长。维持一心堂、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保对接进度不及预期,处方药外流速度不及预期。